水质监测过程中,水中微生物在实验室的检测存在一些特别的问题,诸如在分析标准,已知加入量、参比样品等,通常都不具备或不知道,因此个人判断常常显得更为必要。一个有效的质量保证程序必须能控制从采样到报告数据过程中所有足以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采样技术、实验设备与器材、工作人员、材料供应的品质、培养基、分析测试步骤等等。以下就水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进行简要分析。
一、水质监测微生物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
1、水质监测微生物实验室先备齐采集微生物样品的无菌采样玻璃瓶
许多水体随时间和空间会发生很大变化,必须制定出合理的采样规划。为保证采集的水样必须有代表性,采样时固定取水点,同一时间;采水量应为瓶容量的80%,以便在检验时充分混匀;采样时应直接采集,不得用水样刷洗已灭菌的采样瓶,并避免手指和其他物品对瓶口的玷污;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采集管网水的样品前应对水龙头进行消毒,方法为用火焰在龙头表面烧灼片刻(3~5秒),而后放水5~10分钟。农村生活用水部分水样为蓄水池,需要备一个干净的水桶,放入水池中数分钟,尽量不取表面水,提水后将水灌入无菌瓶中,手注意不要接触到无菌瓶口和瓶塞。
2、水样的保存达到减缓微生物繁殖的作用
采用低温冷藏箱来保存水样,水样全部采集后立即送回实验室;在运输中,玻璃容器要防止破裂,须有固定措施,防止样品容器倾倒和样品溢出。
二、实验室检测系统的质量控制
1、主要实验设备控制
2、实验室环境控制
3、对制成的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每次配制好的培养基应记录有配制人,配制日期,培养基名称和配制批次、数量、灭菌温度和所使用时间、PH值以及培养基中是否配有不稳定成分等。并进行无菌检验及阳性的阴性对照培养检查。
三、水质微生物样品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水样采集后送至水质检测室,检验中所用的一切用品必须是完全灭菌的,在灭菌前应彻底洗涤干净。培养基和稀释液按规定要求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1、检测菌落总数的质量控制
在接种前应将水样充分摇匀,使水中的细菌均匀分布于水中,水样稀释时应小心沿管壁加入,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以防吸管尖外侧部分粘附的检液混入其中,将水样注入皿内时,从皿侧加入,不要揭去皿盖,最后将吸管直立使水流空,并在皿底干燥处再擦一下吸管尖将余液排出,而不要吹出。为防止产生片状菌落,水样加入平皿后,在20分钟内向皿内倾入营养琼脂培养基,并立即混合均匀,皿内琼脂凝固后,不要放置长久后才翻转培养,而应于琼脂凝固后,在数分钟内将平皿翻转进行培养,这样可避免菌落蔓延生长。
2、检测大肠菌群的质量控制
接种后摇动试管,使水样与乳糖发酵管混匀;乳糖发酵试验中常有产气量少或产酸不产气的情况,有时倒管内虽无气体,但在液面及管壁却可以看到缓缓上浮的小气泡,这时不要放弃,继续做下一步证实实验。初发酵阳性则需进一步革兰染色和继续接种培养观察。挑取菌落数与大肠菌群的检出率有密切关系,一定要挑取典型菌落,如无应多挑几个以防假阴性。
四、结果评价系统的质量控制
1、操作方法的精密度的度量
(1)从某一特种型式的一批水样中,选出最先15个阳性水样,做双样分析。
(2)计算每个数据的对数,如果在任何一双样结果中有任一者为零,则都加1然后算对数值。
(3)计算每个一双对数的差城(用R表示),并且计算出这些差城的平均值(R)。
(4)然后,取例行水样中的10%,做双样分析。如果计算它们的差大于3.27R,则表示化验员的精密度失控制,这时就应该否定自从上一次精密度检查后的分析结构。找出原因,方可继续分析。
2、无菌性检查
(1)每做一次试验,就必须用灭菌水为水样,检查培养基、滤膜、稀释水、冲洗用水、玻璃器皿和器具的无菌性,如果有杂菌侵染,则用该材料做试验所得的数据应该否定。
(2)每次试验至少要对一个水样做重复分析,原则上要对10%的水样做出重复分析。
(3)对多人操作的实验室,应进行对至少一个阳性水样的平行分析,以便比较操作。
近年来水质环境监测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常规监测日趋成熟,水质自动监测正有计划地逐步开展。我国水环境监测方法可以归为三类:自动监测,常规监测,应急监测,而水质环境监测中水中微生物的检测是其重要内容,因此对其检测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